新华网成都1月21日电 奥林匹克研究专家易剑东日前以“中国体育如何与世界共舞”为主题,连续第七年进行跨年演讲,对中国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中国奥运选手的培养与发展以及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等问题,分享自己的年度观察。
演讲由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体银体育产业有限公司主办,成都赛事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大鹅体育新媒体等支持,在成都天府国际金融中心CBP举行。
演讲中,易剑东以“知识与行动”“交往与实践”“批判与建构”搭建逻辑框架,以独特视角剖析世界体育大事,希望通过跨年演讲与体育人共同回顾历程、表达观点,探究体育发展变化,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开场,他分享了自己阅读、主编、撰写的体育相关书籍、报告,带领观众一起认识全球体育治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之所指。
针对与国际体育组织打交道的问题,易剑东表示,当前中国人多在国际体育组织的裁判等技术岗位任职,而在决策、管理、咨询、传媒等岗位的人员数量较少。未来需加强非技术岗位的人员数量,鼓励大家团结起来,助力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地位。他认为中国获取体育全球话语权,需要建立统一的接轨、认同与奖励机制,选择合适的人选进行精准的培训与扶持,了解和理解现行体系与运作逻辑。学者和智库也应积极建言献策。
在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在易剑东看来,巴黎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两个问题也值得思考:一是如何保证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如何建立管理机构与国家队的责权匹配、运动队(员)在赛场表现与商务活动的平衡以及竞技贡献与市场收益的均衡。
如今全球事务复杂,国际体育面临困境,国际奥委会也面临着赞助商积极性降低,与职业和商业体育的利益关系和矛盾激化,以及传统运动项目组织衰落等一系列挑战。易剑东对奥林匹克资产的独有性与垄断地位遭受质疑、奥运会申办改为邀请以后的程序与规则变化等十大挑战展开详细的演说。